政策调研

推动人才强省创新强省成为“重要窗口” 建设的强大动力和鲜明标志

时间 : 2020-06-30
推动人才强省创新强省成为“重要窗口”建设的强大动力和鲜明标志

——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决定》解读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进行系统研究部署,并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深入研究人才强省、创新强省工作,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个《决定》是对标“重要窗口”要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和创新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的成果,是引领我省人才和创新工作的突破性、标志性文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人才强省、创新强省的战略窗口期、历史交汇期和攻坚关键期。省委对起草《决定》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高度关注、踊跃参与。决定稿起草工作在省委常委会领导下进行,由省委主要领导亲自主持,省委常委会会议先后两次专题研究。今年年初,省委就考虑对人才强省、创新强省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省委主要领导主持开展重点课题调研,省直有关部门参与,形成了一系列调研成果,为决定稿起草夯实了基础。6月上中旬,决定征求意见稿印发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和有关领导同志以及各市党委、省直属各单位党委(党组)书面征求意见。省委又通过市委书记工作例会,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高校院所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省政协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就省委重大决策进行政治协商。在起草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共收到各方修改意见和工作建议1000余条。应该说,决定稿是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成果,是全省上下、党内党外集体智慧的结晶。6月18日,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决定稿。

  为更好地学习领会《决定》精神,起草组应约对《决定》的总体考虑和主要内容作了解读。

  一、为什么提出把人才强省、创新强省作为首位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面向高质量发展、强起来、现代化的新使命新任务,人才和创新始终处于首要位置,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大国竞争的焦点所在。尤为重要而迫切的是,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人才流动出现新态势,产业创新竞争日趋加剧,产业链供应链风险不断凸显。在这样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最大的挑战在人才和创新,最大的机遇也在人才和创新。只有在人才和创新上占据优势,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才能在应对各种挑战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稳中求进。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鲜明提出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人才强省工作导向,这“四个强省”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引领我省高质量发展、赢得全球竞争的“发动机”。近年来,省委先后召开全省改革大会和对外开放大会,对改革强省和开放强省作出部署。这次省委全会对人才强省和创新强省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明确作为首位战略来部署和推进,这是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完善“四个强省”工作部署的需要,体现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协同性,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规律性趋势,契合新形势下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战略性要求。作为“重要窗口”的浙江,必须先人一步形成以人才引领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格局,在大变局下增创发展新优势。

  二、如何对标“重要窗口”,锚定新形势下推进人才强省、创新强省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来我省考察,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为浙江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提供了战略指引,在浙江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各项事业发展,包括人才和创新工作,都要对照“重要窗口”的要求来谋划和推进。在建设“重要窗口”中,人才和创新既是最鲜明、最突出的标志,也是最根本、最持久的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作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部署。习近平同志在我省工作时,就提出到2020年成为创新型省份和基本建成科技强省。决定稿坚持中央要求和浙江实际相结合,提出2025年、2035年两个阶段目标和标志性成果。到2025年初步建成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特色领域创新具有全球影响力、区域创新体系有力支撑现代化建设的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着力推动“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着力优化全域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着力实现重要指标“六倍增六提升”。其中,“六倍增六提升”具体指,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比重、PCT国际发明专利申请数、数字经济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顶尖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数等方面奋力实现倍增;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力争达3.2%,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力争达2.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60%,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185人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25万元/人,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到2035年,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取得五项标志性成果,即:三大科创高地全面建成,涵养全球创新人才的蓄水池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域创新体系全面形成,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创新体制率先形成,科技型智能化新生活普及普惠。在目标体系中,有些量化指标定得比较高,任务重、难度大,加上了“力争”“奋力”的表述,主要是考虑当前正处于极为重要的窗口期、交汇期和攻坚期,必须把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旗帜举得更高、落得更实,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这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加快建设“重要窗口”的内在要求,也是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重大决策。

  三、为什么强调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习近平同志当年在浙江工作时就高度重视自主创新,2006年亲自主持召开全省自主创新大会,就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省份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明确指出,如果我们不加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不加快推动产业和产品升级,就不可能化解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就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在强起来的新征程上,面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决定稿围绕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大幅提高重点领域基础研究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加快建设实验室和重大科研平台体系、强化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等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当然,自主创新绝不是不要开放合作,两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要始终坚持在深化全球科技开放合作中推进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创新提升对外开放主动权。

  四、如何高水平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四链融合”,建设最优的创新生态?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必须系统谋划、全面部署,全面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全国一流水平和浙江特色的全域创新体系,完善“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生态体系。这是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基本模式,也是推进人才强省、创新强省的基本规律。为此,决定稿紧扣“四链”融合,对人才和创新工作进行体系化谋划,提出“四个全力”,即:全力建设具有影响力吸引力的全球人才蓄水池,围绕三大科创高地全力建设全球创新策源地,全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体系,全力建设科技创新与人才生态最优省。这“四个全力”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促进变革,体制政策创新为产业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形成“四链”融合的完整闭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决定稿把人才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对引进国际高端创新人才、培育壮大优秀青年人才队伍、加快创新型浙商队伍建设、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等作出系统部署,在广聚天下英才的同时,强调要重视培育和用好本土人才。

  五、怎样把握“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的战略重点?

  科技创新具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赢者通吃”。浙江要在全国乃至世界创新版图中确立特色优势、跻身前列,必须找准优势定位,聚焦重点领域,实现战略突破。为此,决定稿提出,要集中力量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科创高地,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创高地。在类脑芯片、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和智能感知等领域取得重大创新突破,形成数字安防、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3-5个世界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和5-8家千亿级企业,加快建成数字经济“三区三中心”。在结构生物学、肿瘤与分子医学、脑与脑机融合、生命健康大数据、传染病医学等领域实现领跑,在化工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端磁性材料、氟硅钴和光电新材料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分别形成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一大批领军企业,加快建成世界先进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和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同时,明确了重大创新突破的主攻方向和重大载体,强调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作为全面创新改革的试验田,推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一体化整合、实体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大胆创新要素集聚模式,集全省之力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辐射全省的创新策源地。

  六、如何以超常规举措和突破性制度打造人才引领优势、创新策源优势、产业创新优势和创新生态优势?

  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是“八八战略”的优势论、方法论,也是推进人才强省、创新强省必须把握的着力点。我省人才和创新实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但与建设“重要窗口”的要求相比,与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需要相比,与发达地区的水平相比,还存在许多短板弱项,集中体现为高端创新人才紧缺、基础研究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能级创新平台和载体缺乏、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不多、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加快追赶、实现并跑领跑时不我待,必须拿出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推动人才强省、创新强省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最大的跃升。在充分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决定稿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举措。围绕固根基,强调大力实施“鲲鹏行动”和青年英才集聚系列行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强化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的法治保障等。围绕扬优势,强调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建设全球技术转移枢纽,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围绕补短板,强调推动之江实验室融入国家实验室布局,建成10个高水平省实验室,打造大科学装置集群等。围绕强弱项,强调构建高水平现代化的创新空间格局和产业平台体系,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等。特别是注重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提出了一系列突破性改革举措。比如,强调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浙江路径,大胆探索通过高校和重大科研平台留编引才方式,支持银行探索打造实体化服务科技和创新型创业人才的专营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实行研发费用奖补等。我们要统筹推进政策落实、政策集成、政策创新,敢于突破一切落后理念的束缚、常规制度的制约、利益藩篱的阻碍。只要有利于引育人才和激发人才活力,有利于促进自主创新和打造创新高地,就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人才强省、创新强省,号角已经吹响。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三个地”的使命担当,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推动成为“两个高水平”和“重要窗口”建设的强大持久动力和鲜明标志,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育新机开新局的中坚力量!



版权 © 杭州师范大学 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公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联系电话:0571-28867952    邮编:311121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 管理入口
版权 © 杭州师范大学 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公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联系电话:0571-28866090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