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调研

十四五期间教育引领高质量发展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丨公开课笔记

时间 : 2020-05-20
教育改革创新面临新挑战与新要求


01
世界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大变局的本质是全球秩序的重构。主要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和竞争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引发国际格局调整。大变局的根本动力是技术变革与生产力的变革。从工业革命角度看,每次技术变革都带来生产力革命,进而推动全世界大变革。

同时,我们还面临各种挑战。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塔西佗陷阱、马尔萨斯陷阱、贸易战争……各种现象此消彼长,特别是新冠疫情之前的世界与新冠疫情之后的世界给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带来深刻影响。


02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

多种技术叠加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对教育带来重大变革的要求。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由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5G与新能源等技术驱动的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特别是信息化与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手段、工具,更可能是目的与本体。未来,机器及其发展成为人与社会发展的一部分,需要我们以“教育与机器的关系”为中介,郑重思考和研究“教育与机器的关系”:机器既是教育的工具与载体,又是教育的对象,机器也成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本身。要做好规划工作,推动教育理论、体系、政策与实践的改革创新。

03
我们面对一个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失衡现象,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精神文明没有跟上物质文明的前进步伐,思想建设、价值建设、信仰建设、文化建设有点跟不上。青年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教育规划工作者要关注这一点,要应对这个困境的挑战,提出新的人才培养标准。

04
提出新的发展目标与教育的根本性问题

做好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教育规划工作,要牢牢把握新的发展目标与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目标、新标准、新要求。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了一个全面的、综合的、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新高度。

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要重视教育规划工作,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进一步推动教育服务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服务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服务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回答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


1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地位和作用的新论断。这一重要论断充分肯定了教育所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强调了: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认识这一论断,做好规划工作。

2
提出教育“九个坚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这是我们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新时代教育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针。

3
提出人才培养的新标准、新要求

党和国家从多个维度对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二是把创新能力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关键能力。三是提出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是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命题,强调把担当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作为人才培养的必备品格。五是将劳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和根本途径。教育必须要发挥引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教育必须加快改革创新,面向现代化,解决重大问题。



十四五期间教育需要面对和解决的若干重大问题


完善与落实立德树人体制机制

——从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高度建设立德树人体制机制。

——重视一支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要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来建设教师队伍。

——立足抓好两个环节:教材与课堂。要在课堂上、教材里、在课程中融入立德树人的要求。

——落实三个途径:要引导青年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让青少年一代掌握这些理论武器,扎根中国大地社会实践与人民群众相结合。要围绕立德树人建立新型评价机制。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与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要求,也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中反复强调的内容。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不仅要全面发展,更要全面培养。目前,全面培养还有许多薄弱环节需要引起教育规划工作者的重视。补足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方面的薄弱环节。落实六个下功夫与九个要求,推动教育高水平发展。


建设适应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工业革命的新教育结构

当前,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全新的数据时代。教育会呈现为一种新的形态,也面临着发展范式的结构性变革。教育工作者要把握这种变化,推动教育适应社会结构的变革。包括:探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机器人的应用与管理;新型学校的诞生;处理新技术变革带来的法律与伦理问题;三个体系:互联网+教育、物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新型教育体系;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两个适应:现代与技术、传统与文化之间的适应;人类与机器之间的适应。



解决培养创新人才的问题

新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教育必须调整人才培养标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包括:发挥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提高学业与学术标准;真正实现跨学科培养;不断加强通识教育;尽早接触学科前沿;开展协同育人;坚持不懈推进国际化;建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评价机制;建立创新实践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制度;制定系统的科学教育政策,重视科普教育;制定我国的教育创新政策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当前正面临十四五这一关键时期,需要用更加宏大的视野,从根本任务和目标出发,从技术变革和生产力革命的角度,以及高位的思维、重大的举措考虑教育改革发展问题,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做好未来一个时期的教育规划工作。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如何在十四五期间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政策执行、评估和改进水平,是需要在教育规划工作中把握的重点方面。特别是:建设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系统改革学校制度;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教育法律制度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统筹建立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的教育制度体系;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管理人员实施现代化教育治理的综合素质。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届四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坚持和完善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

教育规划工作要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教育工作各方面:加强当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做好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抓好民办教育领域党的领导工作、紧紧依靠教师队伍抓党建、把青年一代牢牢团结在党的周围、充分利用新媒体搞好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版权 © 杭州师范大学 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公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联系电话:0571-28867952    邮编:311121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 管理入口
版权 © 杭州师范大学 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公室)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联系电话:0571-28866090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