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战略管理:资源配置与规划实施
提升大学战略竞争格局,我们为大家分享相关的理论与实践。
今天接着为大家分享由张婕所撰写的文章《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文章的第三部分讲到了战略管理与资源依赖方式。
美国高等教育战略管理专家丹尼尔•若雷和赫伯特•谢尔曼曾经提出,高等学校的战略模型由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组织资源、主导哲学和风险。组织资源是大学全部活动的基础。有了资源,学校才能采取行动,发展和实施战略规划;缺少资源则阻碍学校的发展,甚至连维持现状都成问题。院校的主导哲学决定院校的发展方向。哲学是由他人、历史或传统决定的。院校哲学有两种:提供者导向和消费者导向。所谓提供者导向指的是院校遵循更为传统的学术方式(内部驱动力)对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进行部署,给教师提供资源,让他们拥有最大限度的学术自由来从事教学和科研;消费者导向指的是院校遵循这样一种路线,它们对市场的需要有更多的认识,并依据市场要求来设计研究进程和课程。风险指大学在上述两个指标的作用下各种学校所面临的组织生存状态。一般来说,风险中蕴含着有相对的生存能力。
目前,国内高等学校政府拨款的数量只占到全年学校开支的三分之一,其余部分分别依靠学费和自筹,或者是科研成果转化以及社会服务收入。国外高等学校实际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况。10年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收入中的35%都是英国政府的直接补贴。如今这一比例只有18%,而且在逐渐下降。其前后差距中的一部分是由提高学杂费弥补的,而学杂费提高更多地反映了授课成本的变化。其他一些资助来自欧洲委员会等资助机构,还有个人、校友捐赠,以及和私人企业签订的研究合同的科研经费。
资源总是稀缺和有限的,而战略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就在于:在资源相对有限的前提下,通过对战略优先顺序的选择,以及资源重点的配置达到最有效的利用。在政府资源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资金及确定战略优先顺序,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战略管理过程中,高等学校的战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的多少。
资源依赖方式在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如何筹措资金就成为一个大学校长的一项重要任务。资源来源的变化意味着组织将要发生变革,是面向政府还是面向市场,就成为必须面临的选择。高等学校实施战略管理决定了高等学校在资源依赖方式上要努力做到从依赖政府资源向市场驱动转变,从而实现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的第四个部分讲到了战略规划与战略实施。战略管理是通过战略规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实现组织目标,并超越不同职能的决策方案的科学和艺术。所谓科学就是战略管理包含一个完整的过程,即战略规划的制定、战略规划的实施和战略规划实施的评价;所谓艺术就是指组织的领导者是否善于运用战略管理的原理,妥善处理组织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因此就有一个运用是否得当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战略规划上面,这与计划经济时代一切由政府包办相比,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高等学校作为独立的法人代表,必须面对市场带来的各种挑战,做出战略性的选择。
仅有良好的战略规划,而没有切实的执行,一切也都是空谈!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战略本身并不是原因。战略之所以失败,其原因在于它们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很多计划都没有像预期那样得到落实,或者是组织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落实它们,或者是企业的领导者们对自己所面临的商业形势做出了错误的估计。”
战略实施就是执行。所谓执行就是更为有效、更为仔细、更为注重细节的完成某项工作。对于当前高等学校来说,实施战略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战略实施是一门学问,它是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执行,战略规划虽然可能非常激动人心,富于感召力,但若不切实实施,再完美的战略愿景和规划都会落空。
第二,战略实施是高等学校领导的主要工作。学校领导要重视战略实施中的三个核心流程:人员配备、战略优先顺序的选择和运行过程。因为只有领导者才能带领一个组织真正建立起一个执行文化。领导并不仅仅体现在愿景的描绘,更艰巨的任务是要抓战略规划的落实。
第三,战略实施应当是学校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元素。战略实施就是一种执行力文化。“一个组织的文化就是企业成员所共享的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在这里,“共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没有共享就没有组织的文化。价值观念、信念和行为规范需要组织去培养和营造,然后,才能使之变成组织的内在元素。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当下,最重要的莫过于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